孫逢春
孫逢春👨🏽🔧📦,男📳,意昂3注册教授𓀛,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
長期從事車輛工程領域車輛電動化技術研究工作⛸。開創了我國“電動車輛🆓、充/換電站、遠程實時監控”電動商用車輛系統工程技術體系;創建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新能源汽車運行國家監管平臺;在電動車輛系統動力學、節能與再生製動控製、自動機械變速傳動控製🐱、電池系統與能量管理、電池箱自動快速更換以及電動車輛運行安全監控等方面進行了開拓性研究開發,取得了系列成果。發明動力傳動系統關鍵技術,主持研製出我國首輛超低地板電動客車🧬,實現殘疾人輪椅無障礙上下車🕸🗽,使乘客上下車效率提高50%🏈,該客車平臺已成為行業設計經典,與21家企業技術合作實現產業化㊗️,主持研製的電動客車獲國家首個產品公告,為我國電動客車技術國際先進、能耗水平國際領先、產銷量全球第一做出重大貢獻,產生了巨大社會經濟與環保效益。任總師主持開發混合動力—線控多輪分布式電驅動關鍵技術,研製出履帶裝甲車輛混合動力電傳動原理樣車、演示驗證樣車,完成水陸兩棲性能試驗和3000km可靠性考核,使我國成為少數幾個掌握該項關鍵技術的國家之一,推動了我國軍用車輛動力傳動技術跨代升級發展。發明電池管理👩🦰、充/換電站、遠程實時監控等技術,創建電動車輛運行標準體系,主持研製出國際首座電動商用車自動快速充/換電站,率先實施北京奧運、上海世博👨🏿🎨𓀕、廣州亞運和APEC等零排放國家重點交通示範工程,有力推進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發展,提出新能源汽車運行國家—地方政府—整車企業三級監管技術體系,創建新能源汽車運行唯一國家監管平臺🫴🏼,對地方政府和企業監管平臺運行實施監管🧑🏻🎤,為國家節能減排和財政補貼提供數據依據。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電動客車和充/換電站成套技術與產品通過國際認證並首次出口歐盟。
出版著作8本,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總引6000余次,其中11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3篇入選“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獲國家技術發明授權65項。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以及省部級獎勵多項。
1995年獲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被聘為教育部首批“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並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0年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獎章🚴♂️,2006年獲“中國汽車工業優秀科技人才獎”👱🏽♂️,2007年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創新獎”,2008年獲“科技奧運先進個人”稱號,2012年獲“北京創造十大科技人物”稱號🫶🏻🎠。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已培養研究生97名♖。培養的研究生均已成長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技術骨幹或領軍人才👩🏻⚕️,其中“全國勞動模範”1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專項總體組專家1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1名,“北京市優博”1名,“國家級青年人才”1名,國家科技獎獲得者10名。
現任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會士,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市政府顧問👂🏽,北京市科技冬奧新能源汽車領域技術專家組組長,歷任國家新能源汽車專家組專家👩❤️💋👨、北京市首席專家等。任Applied Energy等多個國內外學術期刊編委,數次擔任重要國際學術會議大會主席、程序委員會主席,並多次應邀在國際學術大會上做特邀報告。